User-defined System Disk

为什么需要给磁盘创建分区?

一是为了提高性能,通过将硬盘分成多个分区,我们可以优化磁盘访问,降低碎片化,并提高读写效率。二是为了数据安全和备份,将重要数据存放在独立分区中,能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。在系统故障或需要重新安装系统时,只需格式化包含操作系统和程序的分区,用户数据分区则不受影响。

什么是TOS的系统盘?

当您在TOS系统中创建存储池和卷时,系统会自动对用于创建存储池的磁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,每个磁盘都被分为四个物理分区,分别是:引导分区、交换分区、系统分区和数据分区。
引导分区是TNAS磁盘上的第一分区,存储有系统的启动引导程序。当BIOS或uBoot设置为系统从磁盘启动时,该分区上的引导程序会为系统启动提供引导。TOS系统中,引导分区的文件系统默认为ext4,分区大小为300MB。
交换分区是Linux操作系统中的一块特殊硬盘空间,也称为虚拟内存。当系统内存不足时,会将一部分不常用的内存数据存储到交换分区中,以释放内存空间,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。TOS系统中,交换分区的文件系统默认为ext4,大小默认设置为2GB。
系统分区用于存储操作系统,包括内核、配置文件、用户目录、程序与数据库等。TOS系统中,系统分区的默认文件系统为ext4。在TOS 5以前,系统分区的默认大小为2GB;从TOS 5开始,系统分区的大小调整为8GB。
数据分区用于存储用户的数据。除了引导分区、交换分区、系统分区之外的其他磁盘空间都将被用于数据分区,其大小取决于磁盘空间的大小。
综上所述,系统盘即是指创建了引导分区、Swap分区、系统分区和数据分区的磁盘,并且存储了启动引导程序、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文件的存储介质。

什么是用户自定义系统盘?

用户自定义系统盘允许用户在TOS系统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用于系统启动的磁盘。在TOS 6之前的版本中,系统在所有磁盘上安装,并将配置信息与数据库变更同步至每一磁盘。若TNAS中存在多个磁盘,则每个磁盘均视为一个系统盘,其上的Swap分区和系统分区会组建为RAID 1阵列,确保系统配置和数据库变更数据都备份于每个系统盘,提供硬盘更换的灵活性。但在这些版本中,每次写操作需等待所有RAID 1阵列的磁盘完成,可能影响性能。
TOS 6引入了新的特性,用户在安装系统时可以自定义选择用于安装系统的磁盘。未被选中的磁盘将不包含引导程序、操作系统及RAID 1阵列,限制了系统盘的最大数量为2,从而提高了系统效率。当用户创建存储池,系统会自动为所有参与的磁盘创建完整的四个分区。

自定义系统盘有什么好处?

自定义系统盘带来诸多益处。首先,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系统盘数量,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性能,尤其在容纳众多磁盘的TNAS环境中,效果更为明显。其次,用户还可以选择将系统安装在具备高随机读写能力的SSD上,从而大幅提升系统和程序的加载速度,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。这些好处为用户提供了更灵活、高效的磁盘管理方案。

如何使用自定义系统盘?

要自定义系统盘,您需要在首次安装TOS系统时,按照安装页面的指引选择用于安装系统的磁盘,并勾选相应的选项即可完成自定义设置。
请注意以下几点:
1. 只有在首次安装系统时,您才能自定义系统盘。一旦系统安装完成,将无法更换、增加或减少系统盘。
2. 当存在多个系统盘时,其中一个系统盘损坏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,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系统的稳定性。